关于恽南田的没骨花卉绘画技法及常州画派的立派之本,众议皆取张庚《国朝画征录》“斟酌古今,以北宋徐崇嗣为归,一洗时习,独开生面,为写生正派”一论,认为恽南田是“以北宋徐崇嗣为宗”。我以为,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恽南田的没骨花卉法与徐崇嗣并无师承关系。 所谓师承关系,一是拜师,由老师言传身教。二是私淑,个人心中视某位为老师而努力效仿。两者之外,别无他途。 私淑而为弟子,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学习老师的思想、作品,并有时间和空间要求。就一般情况而言,要求被仰慕的老师还在世、只是因为各种条件无法上门接受亲炙,才能谈及私淑。 为什么要说“时间与空间”,是因为一位杰出人物的思想、行为、技法,历时过久,难免磨损,并以讹传讹。另外,因为杰出,后世附名者肯定如过江之鲫,以获私利。所以,不能因为今天某人读了几首李白的诗、又写了一首七古游仙,就承认他是李白的私淑。也不能因为知道了公孙大娘舞剑是唐朝第一,自己抓把剑舞几下,就说自己是公孙大娘的私淑。 当然,事情总有例外,譬如孟子。孟子出生时,孔子已经去了一百多年,无法入门拜师。于是他自己声明私淑孔子(《孟子·离娄下》:“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并以杰出的孔学成果列入孔门,最后让世人“孔孟”相称。 如果依孟子之例,恽南田之“以北宋徐崇嗣为宗”,逻辑上讲,只能是私淑。但,这种私淑在逻辑上又不能成立。恽南田与徐崇嗣之间,没有孟子对孔子的私淑条件,原因是—— 1、孟子私淑孔子时,文化背景、时代条件、社会问题大致相近,话语谱系基本同一。 2、孔子的著作是文本,容易获取、方便流传。孟子可以从文本中体会其精神实质,并准确理解。 3、孔子去世后,儒学的体系并没有崩溃。儒家代有传人,足以弥补百余年的时间差距。 4、对孔子学问的传承,载体还是文字,其间不涉及视觉、色彩、构造、技法。 说到底,论及私淑,首要条件是亲见学习资料。学人之间私淑,必须见到老师的著作。画家之间私淑,必须见到老师的画作。北宋后徐崇嗣并无传人,且作品为画本,深藏宫廷,等闲不能一见,更遑论色彩、技法。 恽南田之于徐崇嗣,时间差距有500余年,在南宋后民间就没有见过徐崇嗣作品的文化背景下,说“以徐崇嗣为宗”,何以为“宗”?换言之,恽南田即使全心“私淑”,亦无可能。 徐崇嗣,《宋史》无传。有关记载均见于“徐熙”。 徐熙,《宋史》亦无传。资料散见于《宣和画谱》、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沈括《梦溪笔谈》、刘道醇《圣朝名画评》等。以《宣和画谱》言:“画草木虫鱼,妙夺造化,非世之画工形容所能及也。” 一般认为,徐崇嗣是徐熙之孙。亦有说是徐熙的儿子,语见《全宋诗》苏辙《王诜都尉宝绘堂词》诗注释。王诜是北宋山水画家,苏轼、苏辙、黄庭坚等均有诗文相赠。苏辙在“清江白浪吹粉墙,异花没骨朝露香”句下自注云:“徐熙画花,落笔纵横。其子嗣变格,以五色染就,不见笔迹,谓之没骨。蜀赵昌盖用此法耳。”所谓“其子嗣”,意“崇嗣为徐熙儿子”。此注四部丛刊、四库全书所收之《栾城集》均与之同。上海古籍本《栾城集》据明代的清梦轩刻本改作“其子崇嗣”。 是儿子还是孙子,与本文无关,存说备考。 《宣和画谱》收徐熙作品目录249件,徐崇嗣作品目录142件。元代后,徐熙作品已不存,现传之《雪竹图》、《玉堂富贵图》、《雏鸽药苗图》皆非真迹。徐崇嗣作品,现在则连仿品皆无。明清两代,宫中亦无。以帝王之力,且未能收罗到徐熙、徐崇嗣真迹,以恽南田一个清初的遗民之身份,如何见到并私淑徐崇嗣? 关于恽南田与徐崇嗣的关系,主要是“没骨画”这种绘画技法。此法初见于《图书见闻志·卷六·没骨图》:“徐崇嗣画没骨图,以其无笔墨骨气而名之,但取其浓丽生态以定品。”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