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过去有个传统习俗;过年定要在自己家做馍头和团子,即使在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家家都要想办法做点的。
馒头
糯米团子(陈平/图)
俗话道:“不蒸馍头要争口气!”过年蒸馍头不仅有争气含义,还象征来年生活蒸蒸日上;馒头是发面做的,蒸了就会发起来,所以象征发财发家。团子象征团聚,内心盼望全家人常能团聚一起。 我们楼下陈师母是杨桥人,从她家过年做馍头和团子那股热情与讲究,完全能看出这地方的丰富民俗习惯。
譬如做馍头,面粉定要经过老窖发酵,那时也无膨松剂之类,发酵唯靠自然形成,但是弄不好过了头就须加点石碱,否则馍头不仅发不出还会发酸,所以那时过年家家还有计划石碱票发。
可陈师母用的老窖头,绝对是从专业馍头店里取来的!那时在老公园路斜对面马路边上有家门面不大馍头店,此店馍头不仅做的又白又大,且全家人也全又高又胖,困难时期全如此福笃笃地,所以这里一年到头热气腾腾,生意蛮好。
老窖发酵馍头蛮有咬劲,可困难时期做的大部分是无馅高桩馍头,即使有馅也只有少量肉未或脂油渣,其它不是雪里葓咸菜,就是青菜或者萝卜丝,形状圆塌塌。 慈眉丰腴的陈师母,是我们院子里的居民小组长,她心灵手巧,譬如这些面粉坯子在她手下三捏两揉,很快就都变成只只可爱的小白面娃娃,它们被围成圈圈趴在竹匾里,正安静地准备接受高温洗礼。上蒸笼蒸了25分钟后再看,它们全变成只只大白胖子了!
“时间和火候掌握很重要!”颇有成功感的陈师母立刻笑吟吟地说。
陈先生和陈师母膝下共有6个子女,最大女儿已在医院当护士长,最小的男孩才6岁。平常也实在没啥东西可吃,过年了嘛,东西稍微多点;计划供应的鸡鸭鱼肉,花生瓜子糖果等等,虽然数量不多可品种也不少。家长们呢,这些日子也不像平常那样对自己孩子那么严格;“过年,有吃就吃点吧”所以这男孩白天这吃点那吃点,没到晚上肚里已胀鼓鼓。
下午陈师母开始蒸糯米团子,说全是糯米吧其实也不正确,因陈师母在里面搀了点粳米粉,“人多没办法,反正只要是团子就行!”对此她自有说法。糯米团子里要有赤豆沙芝麻枣泥,或精肉未等做馅更好吃,可现在没此条件,陈师母就用萝卜丝,还有雪里葓咸菜做馅。
学校已放寒假的陈先生,此时也主动忙前忙后,第一笼糯米团子蒸好,他拿出个吹吹就塞进自己嘴巴,呼哧呼哧咬了几下就长脖子一伸,随着喉咙里咕噜声响,那只咸菜团子就落进他胃里; “嗯,蛮好蛮好,味道真的蛮好!”他对陈师母谄媚地笑着说,陈师母也开心地回他个笑脸,然后两人同时用筷头子在馍头和团子上点起红。
不料他6岁儿子也如法炮制,一下午居然先后偷偷吞下10个鸭蛋大小糯米团子!此事若发生如今,我认为完全可申请吉斯尼世界记录!因他当时毕竟还是个6岁的孩子嘛! 亏了在吃年夜饭前他的小姐姐发觉他脸色熬白,嘴巴里还老是嗝儿嗝儿干呕,急忙向父母亲报告,陈师母过来一看;“不好了,他食撑了!”情急下命哥哥们立刻将他送医院。正在医院值班的护士长大姐一看,马上对他灌胃清洗,因抢救及时总算没生命危险;不过医生还是心有余悸地说:“很危险喔,再迟送半小时他非被撑死不可!”……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