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孟河忆旧

时间:2013-09-29 10:23来源:未知 作者:朱一凡
昔日的孟河古镇,确切地说是我所见过的建国前后的孟河镇,在我记忆中逐渐消逝,于是我多次萌发了要将残存的记忆记录下来的想法。

        一抹淡淡的痕迹,犹如春雨中飘落的杏花,沾在潮湿的泥土上,色泽越来越淡。昔日的孟河古镇,确切地说是我所见过的建国前后的孟河镇,在我记忆中逐渐消逝,于是我多次萌发了要将残存的记忆记录下来的想法。

  孟河镇是我的家乡。它位于宁镇丘陵与太湖平原交接处,现隶属于常州市新北区。宁镇丘陵自西而来,至孟河镇西的嘉山(属丹阳市建山乡)便进入平原。然而在镇东面又崛起一支余脉,宛延数里,其主峰称为黄山。为了与安徽黄山相区分,现称小黄山。孟河镇居于两山之间,有二龙戏珠之势,当地人爱称它为珠城,古称河庄,又名孟城。当地民彦云:“两山夹一城,代代出医生。”意指此地山水灵秀,孕育了著名的孟河医派。

  流经孟河镇的老孟河,古称孟渎,是旧时常州贯通长江水运的重要通道,也是一条具有重要灌溉功能的河道。据《辞海》记载:“孟渎,又名孟河。在江苏常州西北。唐元和八年(813年)常州刺史孟简因故渠引江水南注运河以通漕运,溉田四千顷,故名。此后各代多曾修浚,为重要的航道之一。明嘉靖三十二年(1513年)筑城河上,以防御倭寇。”乡镇见诸《辞海》者凤毛麟角,它是是常州市见诸《辞海》的唯一乡镇。条目中所说的“故渠”,可远溯至春秋时吴国开凿的运河。它的古老,它的厚重,于此可见。孟河镇扼常州水运要冲,抗日战争前又成为常州历史上最早通公路的一个集镇,遂成为常州西部地区重镇,是远近闻名的木材市场和地产粮食、豆类、麻类、花生、药材的集散地。终年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我家就住在孟河边,童年和少年时我每到河边就会看到船,或鼓满风帆,或摇橹撑篙,或由一行纤夫高唱船歌拉着,有时还有长长的木排。

  孟河镇原有一座完整的小城。用厚重的城砖筑起的城墙周长约3华里,筑有东门、大南门、小南门、西门、北门5座城门和横跨孟河的两座拱形水关,城内自南至北有一条用石板铺成的主街道,两侧店铺林立,有鼓楼、戏楼、城隍庙、天林寺、关帝庙等古迹。它的北门外有一条北街。抗日战争时日寇一度占领孟城,在各城门设置岗哨,老百姓进城不方便,城内便萧条起来,北街却形成了一条繁荣的商业街。北街与城内大街走向一致,全镇街道南北长约1公里。我对古镇城墙最早的记忆是由奶奶领着过北水关。北水关挨着北城门东侧,横跨孟河,高高的拱顶和低低河水形成很大落差,好像悬在半空中,薄薄的拱顶似乎随时都会断下来,在下面看着就害怕。走过水关时,我紧紧拉着奶奶的手,忍着不向下面看。“哦!走过来了!过了一关了!”奶奶高兴地说。

  我家离镇上三里多路。我读高小和初中时,每天一早便和和同学们背着书包从北街入城。北街的北段以南北货、药业、餐饮业为主,是建国前夕古镇最繁华的一段。其南段则开设有几家铁匠铺,打制铁制农具和建筑用的铁器铁钉。城内大街则历史文化气息较浓,学校、戏院、医院、寺庙多在城内。百货店有学习用品出售,茶馆里常有评弹艺人表演,是我们关注的地方。打铁既是一种力气活,又是一种工艺很高的工作。烧得通红的铁块在匠人铁锤下三打两打,便成了一把锄头,一弯镰刀,或是有四根齿的钉耙。看铁匠打铁是艺术的享受,既有劳动者人体的造型美,打制铁器的工艺美,又有火星四溅的画面美。而生产饴糖,则要将几十斤白白的麦牙糖拉成长条形,用力甩出去,套在一根木桩上,再用力往回拉,像表演杂技一般,如此循环往复,饴糖便坚韧地粘成一块了。现在这样的行业在孟河都没有了,随它们一起消失的有很多,如刨旱烟、印青花布、打制银首饰等。还有曾在世博会获得金奖的孟河绉。

  20世纪50年代初期和中期,古镇保存得基本完好。我曾从孟城中学的操场登上西门城楼眺望不远的嘉山。嘉山是比较高的,阴雨天常见半山腰云雾缭绕,那里是管文蔚副省长和梅嘉生将军的故乡。与嘉山相连的一个山峰,传说是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时走到这里腰痛因而休息了一会儿的地方,此后便称作腰痛山。这些山峰在孟河镇的西面,统称为西山。东门外不远处的山脉则称为东山。据说东山的主峰黄山是战国时春申君黄歇结庐读书的地方。当时山还在长江中,黄歇是乘一叶扁舟登山的,在此一住就是10年。原黄山旃檀寺立有一碑,碑文说:“江苏常州武进西北隅,有黄山者,史记战国时楚春申君黄歇读书处,后人因名黄山”。黄山后来经长江冲积与陆地连接。山中自上而下原有3处寺院,其中半山腰的旃檀寺最大,按常州天宁寺的格局建造。现仅存山脚下的九龙禅寺,是最小的一座。登上黄山峰顶,可以远眺长江,帆影隐约。山下阡陌纵横,良田千顷,农舍棋布。春临桃红柳绿,秋来遍地金黄,风景十分秀丽。每年清明节庙会,方圆几十里的农民都要来这里踏青、赏景、购置农具,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东山的北坡有仙人洞、观音洞两个溶洞,南坡则生长有一片茂密的松林,称为黄山青松。山脉西部有一处山湾断石残砖杂陈,传说是古红莲寺遗址。就和祝英台读书处有多处一样,到底哪一处红莲寺是真的呢?我读中学时为考证此事,曾觅得线装本章回小说《火烧红莲寺》一册,记得第一回的开头就写着:“话说常州西门外七十里……”以此印证,我希望家乡传说的红莲寺遗址是真的。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