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本人不是托,也不爱吃面食,偶尔吃面条的大部分原因是来不及或者不高兴生火做饭,当然也有不少是跟风凑热闹的,比如“神经兮兮”地一大早开车到镇江大西路就为吃碗锅盖面当早饭,比如心血来潮组团去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顶呱呱公司附近吃清真面当午饭,比如费尽心思转来转去赶到西三村就为百年老店的一碗银丝面……吃“神仙面”自然也是凑热闹跟着去尝鲜的。 “神仙面馆”是意会,很久之前就听说过了,但一直没有人发起、组团、带队,所以我一直也没去过,更不知道准确名称、具体地点及味道。上周一个同事偶然说到“神仙面馆”后,整个办公室小半天一直都被面条的遐想味道所充盈着,到了中午根本不需要鼓动或宣传,大家的午饭就“神仙面”了。 七个人两辆车,说说笑笑、吵吵闹闹地很快就到了目的地。一下车,我的心就凉了半截,不是因为站在店门口排队等号的人比里面吃的人还多,而是那个门面估计我们这些以貌看物者看了都会心生疑虑——这破破烂烂的地方能做出好吃的? 面馆不大,一间放了四五张小方桌,连着的另半间是厨房,装潢很旧,估计至少有了十几年的光景。不只是门面,那些桌子凳子大概也是上世纪的了。倒是门口收银的阿姨很有趣,不发票、不给号,点好不同品种的面交了钱,她就发筷子,然后大声向厨房发话:“猪爪拌面汤面、各一碗,小排百叶结汤面一晚,雪菜肉丝加鸡蛋汤面一碗……”帐台没有计算机或笔记本,全凭脑子和嘴巴,找钱、叫号、发筷子一气呵成,听说从来没有差错。据说不但有地方,更有央视等媒体慕名采访过。 确实,神仙面馆里最好吃的当属猪爪面了,面条是红汤干拌的,有点咸有点甜。配汤是后上的,一只肥实实的猪蹄烧得烂烂的,半躺在白得有点稠的过口汤里——一口拌面、一口猪爪、一口白汤,喜欢香醋或者辣椒的朋友再来点醋或辣,那味道可真叫得上个“绝”!当然你也可以添上两元加上四只百叶结,汤里一滚,荤素搭配,红白相间,真有点像神仙了…… 听同吃的说道,来此吃面的既有大商小贩,也有下岗百姓,还有市领导,但一坐下来,就没了身份区分,同坐一方桌、同喝一壶水、同吃一锅面,一起做“神仙”——这应就是大家想象中的仙界吧。 不过返程的途中回味所吃的神仙面,感觉其实一般。回想当时心境,估计除了满足和各级领导、各类商贾同台吃面的虚荣,自我感觉良好之外,我以为,这个不用电脑、不用笔记的店家其实不简单。店家深谙“饥饿营销”策略,因为看情形,店家装修或扩大门面应该不是难事,但听说店家这么多年来一直不肯扩容,更不愿搬迁或增设分店,坚持久居深巷守着老店,宁可让很多顾客拿筷子站着看、坐着等或限量售完后让顾客失望而走——来之不易的或得不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会更珍惜。吃面找感觉的自认为是神仙,其实装呆发大财的才是真正的“神仙”! 对了,那个门店具体位置在一院东侧的县学街,原市实验初中的斜对面,真正的名字其实一点不神仙,甚至有点俗气,叫“盛兴面馆”……文/孙伯琦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