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骁,沙裕昌变蛋坊店主。这几年,他的事业风声水起,把沙家的这个老字号发扬光大。 我的故事 8年多前,我在戚大街汇龙湾开了一家清真食品店,专门销售生牛肉,生意还不错。但因为一道美食的失落,总让我觉得生活中还有遗憾。我记得,小时候生病了没什么胃口,妈妈就会煮一碗粥,再送上一盘皮蛋。它和黑色的松花蛋完全不一样,妈妈将之切成瓤状,色泽金黄,馅心流沙,吃一口后,只觉回味无穷,肠胃瞬间就感觉活力满满。即使遇到了年夜饭这种“大场面”,皮蛋也“毫不怯场”,成为最先被“光盘”的那道菜。可不知什么时候起,“黄金皮蛋”就在餐桌上消失得无影无踪,让我牵肠挂肚。 其实,当时无论逢年过节还是日常宴请,常州市民的餐桌上总少不了一道开胃皮蛋。而“黄金皮蛋”是常州老字号沙裕昌的独家技艺,纯手工制作而成,沙氏一族已传承数百年。 据《清稗类钞》记载,专做“黄金皮蛋”的沙裕昌蛋坊始于清朝初年,位于武进西门外,即常州西仓桥、锁桥附近,是常州最早制作生产皮蛋的作坊。1993年,我偶然从书中发现沙家制作皮蛋的历史,翻阅了大量古籍资料,到外地寻访沙家老人,跟随他们学习制作工艺。通过潜心研究、反复实验,当我将成品放入口中时,味蕾的记忆被激发后全面复苏——就是这个味道! 此后,我开始制作、销售“黄金皮蛋”。天才蒙蒙亮,我和妻子就赶到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挑选鸭蛋。一筐筐的鸭蛋,个头有大有小。我和妻子精心挑选,只有个头适中、匀称的鸭蛋才能入我们的眼。我们挑得很苛刻,所以店主售价也要比市场价上浮百分之二十。 蛋买好后,就开始了漫长的制作过程——先将松枝煮水,待到汤色清黄、飘出特殊香气时,就调入石灰、草木灰搅拌均匀,再依次加入食盐、碱、木屑灰,待冷却之后敷于鸭蛋外壳,数十日之后即可成为风味独特的“黄金皮蛋”。整个过程纯手工制作,我和妻子一人搬一张小板凳坐在店门口“敷蛋”。路人经过后会询问,一问价格大多咋舌:零售价3元一个,与当时10元8个的松花皮蛋相比,贵得多了。大部分路人问了价格后都走了,但也有人会买几个尝尝鲜。只要他们尝过滋味,大多就成了回头客。来买牛肉的老顾客也抵御不了对美食的诱惑,纷纷购买。没过多久,“黄金皮蛋”每个月能销售七八百个。我也随后将食品店扩大为两家店面。 2016年我拾起沙裕昌变蛋坊的字号,结合现代食品技术,推出了更符合消费者口味的“黄金皮蛋”。 2017年,“黄金皮蛋”有了一定的口碑,每月销售的“黄金皮蛋”翻了倍,达到1500个左右。我又动起了脑筋。旧时由于夏季酷热高温,“黄金皮蛋”一年只做三季,如果能有全程恒温技术,不就可以全年出产了吗?于是,我在天宁区郑陆镇建了个库房,投入10多万元造了生产车间、净化车间、冷库等。钱可真没白花——库房实现了恒温恒湿,实现全年生产。结合物联网技术,还可以随时随地监控库房情况,确保质量、提高产量。“黄金皮蛋”销量节节攀升,我和妻子忙得脚不沾地,就请了两名工人。 2018年,“黄金皮蛋”已经打开了知名度。当年6月,“沙裕昌”商标还被我市商务局认定为第三批常州老字号。经过口口相传,销量再度翻了倍,一个月能卖3000多颗。可是我还不满足,想让“黄金皮蛋”在互联网上也开出“璀璨的花朵”。 2019年,我和妻子反复摸索,磕磕绊绊地在淘宝天猫开直营店,又委托专业人士管理京东营业专区。一开始,网店营业状况并不如意,但我心态很平和,慢慢来就好,总不能一口就吃成个胖子。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实体店受到了严重影响。但疫情无法阻挡大家对美食的热情,线上销售额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如此一降一增,整体损失居然不大。 当初,我只是想拓宽销售渠道,可时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如今线上年销售量已达20万颗。线下位于经开区戚墅堰老街的第三家沙裕昌变蛋坊正在筹备中,即将开张。多家外地大饭店也慕名而来,成为沙裕昌变蛋坊固定、长期的顾客。 我时常思考,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这些年来沙裕昌变蛋坊发展顺利,是因为我搭上了时代高速发展的顺风车。老百姓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才会有心情追求“口腹之欲”。这个时代给所有勤劳的人都提供了平台和空间,让我们的每一分付出都有收获。 文/庄奕 (责任编辑:DY) |